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2-05 16:20 点击次数:182
1975年的时候,毛主席心里特别惦记着自己的孩子们,就让秘书去把他们喊过来团聚一下。
中南海里头,毛主席的卧室里,毛岸青一家子和李敏一家陆陆续续都来了。这一下子,祖孙三代人都聚到了一块儿,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真是说不出的安慰。
李讷这次来看毛主席,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没带上儿子。
在毛主席的众多孩子里,他对李讷有着一份特别深厚的感情。
由于李讷是唯一一个在他身旁被抚养长大的孩子。
“讷娃,老爸心里一直惦记着你呢!”
老爸,我挺想你的。你得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记得多休息啊。
李讷出了卧室没多久,江青就捧着杯茶进来了,她走到毛主席身旁,坐了下来。
“你已经见到讷娃了吧?”
已经见过了。她现在可不是那个“大玩偶”了,而我呢,也不再是“小老爸”的身份啦。
李讷来看望毛主席,让他心里头暖洋洋的,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看到这种情况,江青觉得时机正好,就提出给李讷找个工作:
主席,我想提议让李讷先临时管管北京市委书记的位子,给谢静宜搭个班子,做她的副手。
江青让李讷担任官职,主要是出于两个考量。
第一条说的是,母爱那可真是深沉得很。
当爹妈的,心里头最大的盼头就是孩子能有出息,能混出个样儿来。
江青身居国家领导之位,对李讷有着很高的期望,要求丝毫不放松。
她盼着李讷能跟她一样,以后有机会成为国家的领头人,一路高升。
就算没法在中央政府任职,也希望李讷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所以她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尽全力给李讷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别说江青,就连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恐怕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想想看,作为父母,哪个不是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里疼?
第二点,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个小圈子给扩大。
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江青卷入了一个小团体活动中。
那时候,小团体还没强大到能独霸一方的程度,江青就到处找人结盟,想把自己的势力给壮大起来。
李讷作为毛主席的亲闺女,自然是首选之人。
李讷是江青与毛主席的女儿,然而,将她的存在与小团体联系起来是不恰当的。事实上,一个人的身份并不决定其所属或参与的任何群体的性质或行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李讷作为个人,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兴趣和能力。她并非作为一个政治标签或者团体成员而存在,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将她简单地归类为某个小团体的一员是不准确的。其次,对于任何形式的团体活动或组织,我们都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臆断就给他人贴上标签或者进行无端的猜测和评价。在评价一个团体时,我们应该考虑其宗旨、目标以及实际行动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尊重其个人隐私权。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些特定的关系而对他人的行为和选择进行无端指责或偏见看待。综上所述,李讷作为一位独立个体,不应被错误地关联到任何小团体的概念中。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每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避免过度解读和误解的产生。
北京市委书记这个位子相当关键,要是能坐上,那在中央说话就更有底气了。
李讷背景不一般,江青觉得毛主席会看在亲情的份上,答应让她来担任这个岗位。
基于上述两个因素,江青建议让李讷临时负责北京市委书记的职务。
毛主席听了江青的建议,眼睛闭了起来,好好琢磨了一会儿。
“主席,讷娃那可是您的亲生闺女啊!”
“谁的闺女都不行,这事儿,我坚决反对!”
毛主席睁开眼,直接拒绝了。
毛主席不赞成李讷担任北京市委书记,这背后有三个主要的考量因素。
第一条原则:别搞区别对待。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明确表态: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化,更不许给自己的孩子谋求私利。
毛主席经历过旧社会的洗礼,深深明白“家族政治”所带来的坏处。
现在,要是他开了这个先例,下面的官员可就会肆无忌惮了,不良风气肯定又会死灰复燃。
第二点,咱们得说说反对搞小圈子的事。
毛主席对谢静宜的背景有所察觉,他意识到谢静宜可能与某些小团体有关联。与此同时,江青安排女儿李讷跟随其左右,这一举动背后的意图显然是十分明确的。
毛主席对搞小团体的行为很不感冒,他不希望自己的亲生女儿卷入到这种复杂纷乱的事情中去。
第三点,要让李讷多锻炼。
身为爸爸,毛主席心里其实也希望李讷能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啊。
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想用自己的人脉,给李讷安排个官职。
毛主席深知李讷当前的能力与经验尚不足以承担某些责任,他明白过度拔高或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并无益处。因此,他选择以更为稳健的方式引导李讷,让她在合适的时机和环境中自然成长,避免给她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以确保她能够健康地发展并找到自己的道路。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毛主席对女儿深沉的爱与责任感,也彰显了其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远见卓识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毛主席决定不让李讷留在北京。
1975年的时候,江青有个想法,想让李讷临时管管北京市委书记这个位子。但毛主席一听,立马就不同意,一票就给否决了。
这篇文章,是为了缅怀和记载过往的历史时刻。
#百家说史迎新春#
